导语:就在电价改革如火如荼、逐步深化推进的同时,中联电科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其实电价改革的背后是“用电改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工商企业度过“短期焦虑”之后,更应该谋划长期发展。
自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来,多地纷纷行动,合理调整上网电价浮动范围,取消目录销售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截至现在,已有29个省市发布相关通知,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政策落实。
9月30日,山东省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保障燃煤发电企业正常运营的通知》,指出:严格执行电力市场价格上下限机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容量电价补偿机制;10月20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电价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广东省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完善电力市场交易;10月23日,江苏省发改委出台进一步做好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称燃煤发电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市场化的上网电价。
(了解更多省份详情请点击:25省区电改后最新电价一览)
就在电价改革如火如荼、逐步深化推进的同时,中联电科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其实“电价改革”的背后是“用电改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工商企业度过“短期焦虑”之后,更应该谋划长期发展。这又有什么深意呢?
众所周知,电价改革只是冰山一角,“双碳”目标是近年来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我国将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和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直接推动本轮用电改革,也与企业未来用电模式息息相关。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要求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中联电科的光伏业务,可实现碳排放减排指标,帮助企业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采用系统模块化设计,维护便捷,提升了用电安全。同时,有效减少了高阶点和峰点的用电开销。而储能服务通过电力电子设备的变化和智能控制设备技术,实现对电网电能的存储、迁移、释放的功能。可将低价谷段电储存、峰段释放,节能同时降低同时段电费。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中联电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便利服务,开展充电桩服务,保障充电安全、带来经济效益。顺应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中联电科还自主研制开发配电智能代维系统,率先在国内成功研发出配电室值班机器人,将城市配电网终端用户集中到平台中来,用科技手段保障配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彻底改变了存在半个多世纪的配电室运维管理模式。
随着电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电力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力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构成了多源、异构、多维、多形式的电力数据资源。中联电科凭借近10年的用户电力数据积累,通过GIS、EMS、DTS等技术系统产生、传输与存储数据,帮助企业通过电力数据进行电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配电协调管理,从而逐渐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发现用电规律,增加电能的利用率,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中联电科愿与各界工商企业携手,促进电价改革下的“用电改革”,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共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