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储能的重要指南,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2日,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
通过政策频频发布不难看出,储能成为新能源“组合拳”中重要一环,逐渐由“配角”转为“主角”。
据央视报道,今年以来各省市加快储能项目落地,有20余省市明确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其中,河北省能源局发布《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逐步按照“光伏+储能”方式开发建设,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用户供用电安全为原则,要求进行储能配置。安徽省能源局印发《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所有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总规模为1.56GW。
那么,什么是储能?储能是指将电能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由于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间歇性的问题,需要储能设备的调峰、调频能力来解决,储能系统相当于“蓄水池”,不仅可解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不稳定,还能有效提高电能利用和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