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从“配角”到“主角”,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
来源: | 作者:中联电科 | 发布时间: 2022-03-27 | 73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发展储能的重要指南,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2日,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

通过政策频频发布不难看出,储能成为新能源“组合拳”中重要一环,逐渐由“配角”转为“主角”。

据央视报道,今年以来各省市加快储能项目落地,有20余省市明确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其中,河北省能源局发布《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逐步按照“光伏+储能”方式开发建设,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用户供用电安全为原则,要求进行储能配置。安徽省能源局印发《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所有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总规模为1.56GW。

那么,什么是储能?储能是指将电能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由于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间歇性的问题,需要储能设备的调峰、调频能力来解决,储能系统相当于“蓄水池”,不仅可解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不稳定,还能有效提高电能利用和供需平衡

为推动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对“新能源+储能”给予倾斜性支持政策,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增加用户侧储能收益;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发展;以及完善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培育成熟的商业模式等。储能发展迎来多项利好和广阔前景!
中联电科响应国家政策,助力行业发展,携手央企无偿提供光伏、储能等服务,积极尝试多能互补的市场运营模式。提供光伏服务,帮用户实现碳排放减排指标,享受优惠电价,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通过储能服务,节能增效,将低价谷段电储存、峰段释放,节能同时可降低同时段电费。同时,依托央企的雄厚实力,紧抓用户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痛点需求,进一步探索“光伏+储能”模式的实际应用场景。用户可通过光储应用规避高电价,以降低电力成本,还可以通过光储应用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额外收益。最重要的是,用户全程零投入。
对于新型储能未来发展,中联业内人士表示,在工业绿色转型进程中储能发展路线多、应用场景广,在示范应用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光伏+储能”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新型储能的市场化进程,而“光伏+储能”模式将迎来巨大潜在市场